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内容
發揮基層中醫作用 紓公院迫爆壓力 「經濟日報」
更新时间:2019-05-12
黃賢樟
經濟日報2017年8月1日
近日社會上對流感病人迫爆公營醫療系統的現象頗多討論,就其產生的原因提出了多種觀點。筆者認為雖然這種現象是由多因素所造成,但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政府資源對基層醫療支援嚴重不足,尤其是很少資源資助市民接受中醫服務,而剛好中醫幾乎全部是提供基層醫療服務。一方面公營醫療系統爆滿,另一方面中醫卻是人手過剩,據媒體報導的政府醫療人力規劃的報告指出,在2016年中醫比需求多了716人,而西醫則缺少285人,面對這一既成事實,如何將其化弊為利,充分發揮中醫在基層醫療中的作用來解決市民的醫療需求呢?這些都值得政府、業界與市民去深思與行動。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曾分別在1993年、2004年及2015年進行過關於香港人使用中醫情況及態度的調查,結果發現在過去的10年中醫就診率都無太多增長,但市民實際上對“中西醫的信心差不多”的比例卻有明顯的大幅增加,在2015年的調查里甚至超過“對西醫較有信心”的比例。2015年的調查亦顯示,市民認為“中醫處理普通疾病時較有效”的比例已比過去有明顯增加,而且亦很接近認為“西醫處理普通疾病時較有效”的比例。
在市民對中醫的信任增加,對中醫也有實際需求的情況下,求診率未能增加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醫療保險與政府對中醫醫療的資助嚴重不足,市民求診於中醫時,絕大部份或全部費用都要自掏腰包,因此即使中醫能幫助解決其醫療問題,市民亦要考慮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才決定是否接受中醫治療。而實際上因為這一點,導致許多市民放棄中醫治療,而選擇前往公營醫療系統就診。
因此,要充分發揮中醫在基層醫療中的作用,就必須增加醫療保險與政府對市民使用中醫服務的資助。市民獲得適當的資助後,既可以用中醫服務解決基層醫療的問題,又可以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並使西醫人手不足的問題得以緩和,實乃一舉三得。不論在短期,還是在長遠來看,都是治標又治本之上策。由於中醫服務的成本普遍較西醫為低,因此社會所投入的總體醫療支出並不會明顯增加,甚至會有機會減低。
隨著市民對中醫信任度與對中醫療效認可度的増加,以及中醫費用大多較西醫為低,希望商業保險公司會逐步將中醫納入醫保範疇,並增加對中醫費用的給付比例,但政府在解決市民的基層醫療需求方面仍有責任發揮主導的作用。除了將中醫納入公營醫療系統以外,政府在發揮中醫在基層醫療的作用方面還宜考慮採取以下措施:
1、設立中醫醫療劵,資助低收入市民或長者接受中醫服務,醫療劵的金額可視政府的財政狀況來確定。相信即使有了中醫醫療劵,中醫所佔政府撥與醫療界的財政資源亦只是非常少的一部份。
2、政府已預留500億元資助的自願醫保計劃要包含中醫服務。由於目前中醫尚未能提供住院服務,因此政府在與保險公司協商時,必須要求該計劃要允許所有參保的市民報銷一定數額的中醫門診費用,使市民可以使用基層的中醫服務解決醫療問題。
3、公私營醫療合作要加入中醫服務。為了使病人能及時得到診治,以及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政府與醫管局適當調撥部份資源,資助市民到私營醫療界別接受服務是非常必要的。而在這些資助里面,包括拟議中的“流感劵”,應該允許市民除西醫外,亦可以選擇中醫服務,從而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與西醫人手不足的問題,並維護市民自行選擇不同類別醫療服務的權利,體現政府分配資源的公正性與公平性。
[1]趙永佳、施德安:中醫人手過剩?從需求角度看醫療人力資源問題。明報。2017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