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内容 

乙型肝炎的中醫治療與調理《大公報》

更新时间:2016-03-22

黃賢樟


香港《大公報》2009年3月30日B12版(發表時有刪節)


乙型肝炎(以下簡稱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種以肝臟炎症性病變爲主的傳染病。2008年的一項報道指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根據多年來為本港市民免費檢測肝炎發現,約9%至10%的人帶有乙肝病毒,但只有約三成知道自己帶病毒,以全港人口推算,即約有60萬人攜帶乙肝病毒,當中約兩成半至四成人更會在40至60歲前演變為肝癌或肝硬化。治療的關鍵是在病人仍未肝硬化或肝癌前服藥控制,以減輕乙肝的危害。

一、中醫學對乙型肝炎的認識


中醫學認爲濕熱疫毒之邪侵入人體是乙肝發病的外因,身體正氣不足,臟腑功能

失調爲乙肝發病的內因。外邪侵入雖然是發病的重要條件,但人體正氣的不足亦

在發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兩者缺一不可。如濕熱疫毒久留體內,可導致氣血瘀

阻,經絡不通,最終造成肝脾腎受損,部份人會演變爲肝硬化或肝癌。因此,中

醫治療乙肝時,不僅著眼于“祛邪”,直接清除濕熱疫毒之邪,即清除乙肝病毒,

還注重“扶正”,扶助人體正氣,通過增强人體的免疫力來清除病毒,幷注意調

理氣血臟腑功能,治療臟腑虛損,強調要“治未病”,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早

治防變,是一種較全面的治療方法。


二、中醫學治療乙型肝炎的方法


中醫學治療乙型肝炎,主要採用中藥治療的方法,並可輔助使用藥膳治療、針灸推拿等方法,同時注意飲食、情志、起居的調理。


(一)中藥治療


中醫師會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運用“辯證論治”或“辨病治療”的方法來處方用藥。


1、辨證論治


是指根據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的體質,不同的臨床表現等因素,將其劃分爲不同的

證型,然後分別採取不同的處方藥物來治療,即針對每位乙型肝炎患者的個性來

用藥治療。例如:

(1)、肝膽濕熱型:治以清利濕熱,涼血解毒,方用茵陳蒿湯加味。

(2)、肝鬱脾虛型:治以疏肝解鬱,健脾和中,方用逍遙散或柴芍六君子湯加

減。

(3)、肝腎陰虛型:治以養血柔肝,滋陰補腎,方用一貫煎或滋水清肝飲加減。

(4)、脾腎陽虛型:治以健脾益氣,溫腎扶陽,方用附子理中湯合五苓散,或

四君子湯合金匱腎氣丸加減。

(5)、瘀血阻絡型:治以活血化瘀,散結通絡,方用血府逐瘀湯或膈下逐瘀湯

加減。


2、辨病治療


即針對乙型肝炎的共性(所有乙肝患者均有的共同特點)來用藥治療。通常每位

患者既有其個性,又有該病的共性,故辨證論治與辨病治療可配合應用。如患者

症狀不明顯,無證可辨,但實驗室檢查已有異常者,則可單用辨病治療的方法。


辨病治療可選用已經過臨床研究或/及中藥藥理研究顯示,對乙型肝炎病毒及其

肝損害有治療作用的中藥來進行治療。例如:

(1)、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可選用白花蛇舌草、葉下珠、虎杖、重樓、半枝

蓮、土茯苓、土茵陳、板藍根、仙鶴草、夏枯草等。

(2)、利膽退黃:可選用柴胡、綿茵陳、梔子、溪黃草、雞骨草、田基黃、赤

芍、大黃、郁金、金錢草等。

(3)、降低轉氨酶:可選用五味子、垂盆草、敗醬草、田基黃、蒲公英、葛根、

豬苓、女貞子等。

(4)、調整蛋白代謝:可選用生地、黃芪、黨參、白術、紫河車、龜板、大棗、

刺五加、阿膠、黃精、杞子等。

(5)、抗肝纖維化:可選用丹參、紅花、三七、鼈甲、川芎、冬蟲夏草、三棱、

莪術等。


(二)中藥藥膳治療


1、茯苓赤豆薏米粥:


茯苓20克、薏苡仁100克、赤小豆50克、白糖少許。先將茯苓加水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再將浸泡後的赤小豆、苡仁加茯苓汁共煮粥,至赤小豆、苡仁爛熟,加白糖,一日內分二至三次進食。乙型肝炎患者屬濕熱或濕氣重者均可用。


2、杞棗煲蛋羹:


杞子20克、大棗6-10枚、雞蛋1-2只,加適量清水同煮,待蛋熟後去殼取蛋(可去除蛋黃),可加適量冰糖,再煮片刻即成。分兩次食蛋飲湯。能益氣補血,可用於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屬虛證的患者。


3、靈芝銀耳羹:


靈芝小的一隻,大的半隻,銀耳一朵,冰糖若干,雞蛋清一個。靈芝洗淨加水慢火煮成汁,銀耳溫水泡脹去雜質。將靈芝汁、銀耳上籠蒸1-2小時,然後溶化冰糖加入雞蛋清,攪勻去泡沫,再蒸片刻即可。一日內分二至三次進食。可用於濕熱型以外的各類型肝炎患者,能補肝腎、益脾胃、提高免疫力。


4、冬蟲夏草茶:


冬蟲夏草5克、杞子15克,洗淨同入鍋中,加水適量,濃煎30-40分鐘即成。每日一劑,代茶頻服。能平補肝腎,改善肝功能,調整免疫功能,可用於虛證的乙型肝炎患者。


5、海參豬肉餅:


水發海參100克、豬肉120克、冬菇30克、雞蛋一個、調料適量。海參、冬菇泡發洗淨,燜熟。豬肉剁成肉末,加適量生粉、白糖、鹽、雞蛋拌勻後煎成肉餅,再加上海參、冬菇燜至湯汁收濃時,淋上麻油、醬油,勾芡即成。能養肝補血,強壯補腎。可用於乙型肝炎,肝功能反復波動者。


6、丹參粥


丹參30克,糯米50克或梗米100克,大棗6枚,紅糖少許。將丹參洗淨加水煎湯,去渣後加入糯米或梗米、大棗煮粥,將成時加入紅糖。一日內分二次進食。能活血祛瘀,養血補中。可用於乙型肝炎有血瘀者。


(三)針灸推拿治療


針灸時可根據患者的病情分別選用合穀、肝俞、脾俞、足三里、期門、章門、中脘、三陰交、大椎、天樞、氣海等穴位進行針刺、貼藥、艾灸等。


推拿則每天可用手指按揉內關、合穀、足三裏、中脘等穴位,每穴按揉120~180次,可改善睡眠及消化功能。也可用雙手掌交替摩擦脘腹部或丹田,繞臍做圓周運動(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每早起床及臨睡前各一次,每次10分鐘,可改善肝臟及消化功能。


在以上三類中醫治療乙型肝炎的方法中,辨證論治及辨病治療、針灸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需由注冊中醫師進行;藥膳治療及推拿治療是輔助的治療方法,亦需在注冊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四)飲食、情志、起居的調理


1、飲食宜忌


(1)以易消化及富含蛋白質、維他命、礦物質的食物爲宜,宜食新鮮瓜果、蔬

菜及適量的魚肉、瘦肉;烹調食物多用蒸、煮、炆、燉的方法,食量隨其自然而不強求,保持營養均衡。

(2)嚴格禁酒。

(3)少吃加工食物及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烹調少用煎炸、少用辛辣剌激調味品,少飲濃茶、咖啡。


2、情志調攝


正確對待疾病,保持心情舒暢,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擺脫抑鬱、煩躁、緊張、失望等不良情緒。


3、勞逸適度


肝炎急性期、活動期,轉氨酶升高,以及乏力、黃疸、食欲差等症狀明顯者應臥床休息爲主,並宜限制性生活,以免加重肝臟負擔。症狀減輕,肝功能接近正常時可適當活動,但以活動後不疲勞爲度。


4、防止外感


乙型肝炎病人因抵抗力降低而易患感冒、支氣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膚感染等,使肝炎病情加重,故要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注意起居和個人衛生,少到公共場所活動。


三、中醫治療乙型肝炎可發揮的作用


經多年的臨床與實驗研究,顯示中醫藥在乙型肝炎的治療中可發揮如下的作用:

1、能改善或消除患者不適的症狀。

2、能改善肝功能,包括肝酵素、黃疸(膽紅素)指標,蛋白代謝指標等。

3、能抑制乙肝病毒。

4、能改善肝纖維化的情況,並在一定程度上可減低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病率。

5、如能恰當地選用藥物,注意其用量與療程,則其治療乙肝引起的副作用較少,療效較穩定。


四、中醫藥治療的適用範圍


乙型肝炎的活動期及恢復期,有肝功能異常者均可用中醫藥治療,至於肝功能已恢復正常,但E抗原及/或HBV-DNA仍陽性,有不適症狀者,仍可用中醫藥治療。如僅是HBsAg陽性,E抗原及HBV-DNA均陰性者,則可視患者的經濟能力,有否不適症狀等來決定是否仍用中醫藥治療,或是等待更有效的藥物出現後再進行治療。但需定期復查肝功能、乙肝病毒學指標、超聲波、肝纖維化指標、AFP等。


五、使用中藥治療時需注意的事項


1、宜由有經驗的注冊中醫師進行診治,不宜自行服藥,幷宜定期複診,以觀察

服藥後的反應。

2、一般情況下,不宜使用對肝有損害的中藥、西藥及中成藥。

3、注意中藥的用藥量,包括每一次的用量,以及整個療程的總用量均要適當,不宜過量。要遵循醫囑用藥。

4、注意中藥的合理搭配及交替應用。尤其是在治療乙肝期間,又再出現其它疾病的時候。

5、慢性乙肝治療的療程較長,要堅持治療,不宜半途而廢。

6、活動期病人應定期進行化驗、複查等,以便及時了解病情,有助於治療方案的調整,即使病情相對穩定,也需堅持定期複查,以便及早發現變化。

7、用藥可有適當的間歇,如完成療程後,可在醫師的指導下適當停藥若幹時間。

返回